江县闽达木业有限公司年产30000立方米木材单板加工生产线项目”
施工 期环 境保 护措 施 |
本项目拟利用场地、办公场所进行“盈江县闽达木业有限公司年产30000立方米木材单板加工生产线项目”建设,本次环评仅进行设备安装及部分环保设施的建设,不涉及大型的土建,施工内容简单、施工期较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粉尘、噪声、固废等,污染物产生量较小,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施工期环境影响会随施工期的结束而消除,故本次评价不对施工期做详细分析,重点分析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拟采取的施工扬尘、废水、噪声和固体废物防治措施具体如下。 1.1施工期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期拟采取的扬尘防治措施主要包括: ①在施工场地安排员工定期对施工场地洒水以减少扬尘量,若遇到大风或干燥天气可适当增加洒水次数;并采取遮阴网覆盖等措施降低扬尘产生; ②尽量避免在大风天气下进行施工作业。根据同类项目工程经验,4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宜实施土方施工; ③加强施工现场运输车辆管理。进出建筑工地的运输车辆必须车身整洁,装载车厢完好,装载货物堆码整齐,不得污染道路;运输车辆严禁带泥上路,严禁超载,渣土及易抛洒材料实行封闭车辆运输,防止建筑材料、垃圾和尘土飞扬、洒落和流溢,在进出施工工地的出入口地面设置湿润的草席,以减轻汽车轮胎行驶携带的扬尘。 1.2 施工期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①施工期施工人员不在项目区食宿,生活污水仅为洗手污水,依托原有厂房公厕。 ②施工场地雨天产生的地表径流与施工期间天气状况有较大的关系,难以定量分析。雨天地表径流含有大量泥沙,直接外排会使周围水体的悬浮物含量增加,项目拟设临时排水沟、沉淀池收集雨天地表径流,使其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过程或施工场地洒水降尘。 1.3 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①加强施工期的操作规范; ②运输车辆进出施工场地时应控制车速,禁止鸣笛,减少车辆在施工场地的停留时间,减小运输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③加强与周围居民的沟通,避免扰民事件发生。 1.4 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①建设垃圾包括少量混凝土块、废木材、废钢材等,严格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对其进行分类收集,废钢材收集后外售废品收购站,其他不能回收部分运至相关部门指定地点进行合理处置 ②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
|||||||||||||||||||||||||||||||||||||||||||||||||||||||||||||||||||||||||||||||||||||||||||||||||||||||||||||||||||||||||||||||||||||||||||||||||||||||||||||||||||||||||||||||||||||||||||||||||||||||||||||||||||||||||||||||||||||||||||||||||||||||||||||||||||||||||||||||||||||||||||||||||||||||||||||||||||||||||||||||||||||||||||||||||||||||||||||||||||||||||||||||||||||||||||||||||||||||||||||||||||||||||||||||||||||||||||||||||||||||||||||||||||||||||||||||||||||||||||||||||||||||||||||||||||||||||||||||||||||||||||||||||||||||||||||||||||||||||||||||||||||||||||||||||||||||||||||||||||||||||||||||||||||||||||||||||||||||||||||||||||||||||||||||||||||||||||||||||||||||||||||||||||||||||||||||||||||||||||||||||||||||||||||||||||||||||||||||||||||||||||||||||||||||||||||||||||||||||||||||||||||||||||||||||||||||||||||||||||||||||||||||||||||||||||||||||||||||||||||||||||||||||||||||||||||||||||||||||||||||||||||||||||||||||||||||||||||
运营 期环 境影 响和 保护 措施 |
一、环境影响分析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本项目废气主要为木材加工过程产生的无组织粉尘、锅炉废气、食堂油烟、汽车尾气等。 (1)产排污环节分析 本项目主要以原木为原料加工旋切单板,生产中的主要污染源来自锯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锅炉废气等。项目在营运期间的主要污染工序见表4-1所示。 表 4-1营运期污染工序一览表
(2)污染源强分析及达标情况 A、废气污染物治理措施、排放方式及达标情况
表 4-2 项目废气产排情况一览表
B、污染物核算过程: (1)锯木粉尘 根据工艺流程可知,锯木工序会产生粉尘,在原木锯断过程中,由于原木本身含水率较高,在开料过程中产生的木屑湿度较大,粒径也较大,一般沉降于工段附近。 项目旋切机本身为半密闭装置,逸散的少量粉尘经旋切机遮挡、生产车间阻隔后,逸散到空气中的粉尘极少。在边角料、废木屑及锯木粉尘的转运和装卸等过程中有少量无组织粉尘产生逸散,但由于其粒径较大,含水率高,逸散到空气中的粉尘极少。 根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中201木材加工行业产排污系数表见表4-3。
表4-3锯材加工业产排污系数表
本项目年产30000m3的板材成品,则项目带锯工序产生的粉尘量为:30000×0.243/1000=7.29t/a。 因木材含水率较高,锯木粉尘的比重较大,约85%的锯木粉尘自然沉降在锯木机所在区域,约15%的锯木粉尘以无组织形式排放,其产生量为1.09t/a(0.55kg/h),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在锯木机上方设置集气罩,并购置2台移动式双桶布袋除尘器(收集效率为90%、处理效率99%),未沉降的粉尘经移动式双桶布袋除尘器收集处理,经处理后,锯木粉尘无组织排放量为0.119t/a(0.06kg/h)。 (2)锅炉房废气 本项目设置1间锅炉房,以加工过程产生的木材废边角料、木屑等作为燃料,在烘烤过程中会有水蒸气和锅炉废气产生和排放。废气中污染物主要是烟尘、氮氧化物和少量的二氧化硫。本项目采取“旋风除尘+脉冲式布袋除尘器”对锅炉房废气进行末端处理,处理后的废气经高15m、内径0.3m的1#排气筒外排。 本项目锅炉房年消耗边角废料、木屑等约1000t/a,锅炉房年工作150天,每天运行24h。根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中“4430工业锅炉(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产污系数表-生物质工业锅炉”,产污、排污系数见表4-4。 表4-4工业锅炉(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产污系数表-生物质工业锅炉
注:本项目边角废料、木屑等以生物质计。二氧化硫的产排污系数是以含硫量(S%)的形式表示的,其中含硫量(S%)是指生物质收到基硫分含量,以质量百分数的形式表示,本项目生物质中含硫率0.02%计,即S取0.02。 污染物核算如下: 废气生产量:V=f·w=6240.28×1000=624.028万m3/a。 烟尘产生量:G(烟尘)=f·w=37.6×1000/1000=37.6t/a,烟尘产生浓度为6022.81mg/m3,产生速率为10.44kg/h。 二氧化硫:G(二氧化硫)=f·w=17×0.02×1000/1000=0.34t/a,二氧化硫产生浓度为54.23mg/m3,产生速率为0.094kg/h。 氮氧化物产生量:G(氮氧化物)=f·w=1.02×1000/1000=1.02t/a,氮氧化物产生浓度为161.53mg/m3,产生速率为0.28kg/h。 该部分废气拟采用“旋风除尘+脉冲式布袋除尘+15m高排气筒”进行处理,需配备一个风量为1000m3/h的风机才能满足运行要求,整个除尘系统对烟尘对处理效率约99.7%,对SO2和NOx无处理效率。经处理后废气排放量为:烟尘排放量为0.1128t/a、排放浓度为18.07mg/m3、排放速率为0.031kg/h;二氧化硫排放量为0.34t/a、排放浓度为54.23mg/m3、排放速率为0.094kg/h;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02t/a、排放浓度为161.53mg/m3、排放速率为0.28kg/h。由引风机抽吸排到15m高1#排气筒高空排放,则本项目锅炉房废气产排情况见表4-5。 表4-5 项目锅炉房废气产排情况一览表
(3)非正常排放污染源分析 项目非正常工况主要包括生产线设备故障和环保设施故障。 ①生产线故障 由于本项目各生产设备彼此关联度较高,因此一旦故部分设备故障和检修时其它设备的将会采取对应的停产措施,可避免各生产设备故障下的非正常排放。 ②环保设施故障 本项目在运营过程中旋风除尘+脉冲式布袋除尘、双桶布袋除尘器发生故障、封闭设施损坏,均会导致废气超标排放。 从上述分析可知,旋风除尘+脉冲式布袋除尘、刨光自带收尘器发生故障的因素较多,综上,设定粉尘非正常排放条件为旋风除尘+脉冲式布袋除尘出现故障,导致旋风除尘+脉冲式布袋除尘、刨光自带收尘器对粉尘去除效率为80%左右,排放源强如下表所示。 表4-6项目厂区非正常排放情况表
结合实际生产中停电频次、设备维修等因素,本项目除尘设备一年出现故障频次约为2~3次,每次非正常情况一般不超过60分钟,因此,建设单位应聘请专业的技术团队对除尘设备进行设计施工,并应定期对环保设施进行检修,建立台账管理制度,保证去除效果,当出现设备故障时,应及时停止生产,并对除尘设备进行检修,及时上报当地环境主管部门。 (4)厨房油烟 项目在厂区设置有食堂,食堂内设置1个灶头,属于《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划定的小型饮食业单位。食堂每日提供三餐,就餐人数约为35人/天。根据类比资料,消耗食用油30g/人d,油烟产生量以食用油使用量的1%计,油烟产生量0.0026t/a。烹饪时间按6h/d计,则油烟产生速率为0.0017kg/h。 本环评建议在食堂内设置油烟净化系统来降低油烟的排放量,油烟处理效率约75%,并安装风机,风机送风量为2000m3/h,油烟经过油烟处理系统净化后,从高于屋顶1.5m的排气筒排放,排放浓度可降至约0.213mg/m3,排放量为0.00064t/a,油烟排放浓度及去除效率可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的要求。 1.2废气污染治理设施可行性分析 根据《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锅炉》(HJ953-2018)6.2.1可行技术,燃生物质锅炉一般采用旋风除尘和袋式除尘组合技术;本项目采用旋风除尘+脉冲式布袋除尘对锅炉废气进行处置,属于可行性技术。根据《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人造板工业》(HJ1032-2019),布袋除尘属于木材加工中推荐可行性技术中的一种,满足处理要求;带锯加工粉尘处理措施为围挡沉降+双桶布袋除尘器,属于《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人造板工业》(HJ1032-2019)除尘系统中的可行性技术,满足处理要求。 1.3大气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根据《德宏州2019年环境质量状况公报》,项目所在区域为大气环境质量达标区域,本次评价对项目废气产排量及达标排放进行了分析,根据对比分析,本项目采用的污染治理措施均为排污许可技术规范中的可行技术,项目运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因此环境空气影响可接受,不会改变项目区周边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2.水环境影响分析 2.1本项目废水产排污情况及核算过程 (1)项目用、排水情况 A、生产用水 ①带锯淋水 项目带锯工作过程中,因与木料摩擦升温显著,需要持续对带锯锯条淋水降温。根据建设方提供资料,在企业满负荷运行,每天使用锯片冷却水约0.3m3/d。冷却水是主要用于降低锯片温度,水分全部蒸发或被木材产品带走,该过程没有生产废水外排。 项目拟设置1个5m3带锯淋水循环水池,带锯淋水循环使用,不外排。 C、生活用水 项目劳动员工35人。项目设有宿舍、厨房,其中15人在厂区食宿,20人仅在厂区就餐,不住宿。根据《云南省用水定额标准》(DB53/T168—2019),食宿职工生活用水按100L/人·d计,就餐职工生活用水按60 L/人·d计,则职工生活用水为(15×100+20×60)/1000=2.7m3/d,675m3/a。排污系数按0.8计,则职工生活废水产生量约2.16m3/d,540m3/a。其中食堂废水约占生活污水量的50%,食堂废水量约为1.08m³/d(270m³/a)。主要污染物有COD、BOD5、NH3-N、SS、动植物油。 生活污水水质如下表4-7所示。 表4-7生活污水水质一览表
项目区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为员工生活污水,无生产废水外排。 本项目职工厨房废水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后汇合其他生活污水经油水分离器、化粪池处理后期委托周边村民定期清掏做农肥,生活污水产排情况详见表4-8。 表4-8项目水污染物排放情况
C、初期雨水 环评要求项目区原料堆场中的原木采用棚布遮盖,并截排水措施,以防止木材受到初期雨水淋滤后,使初期雨水有SS,如果不对该部分的初期雨水进行合理的处置,初期雨水会渗透到地下,对周围地表水产生影响,因此,建设方必须严格按照环评提出的意见,在采取对露天的堆料场中的原木采用棚布遮盖、并截排水的措施后,可以有效避免有色度的雨水产生。 项目区每年收集的初期雨水量根据《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中公式计算: Wi=S×Q×10-3×1/4×L 其中:Wi——初期雨水量(m3/a); Q——年平均降雨量,盈江县的年平均降雨量1554.6mm; S——汇水面积(m2),汇水面积取12704.3m2; L——径流系数,取0.3。 经计算可得到项目区的年初期雨水量为1481.26m3,生产区的初期雨水经四周的雨水收集沟收集,流入厂区设置的1座初期雨水沉淀池进行沉淀后用于洒水降尘、绿化。 按照二十年一遇最大日降雨170.4mm,根据计算得出:项目区初期雨水收集量约为162.36m3/次。每次降雨以30min计,考虑到沉淀池设计规模按照每次降雨10min进行收集(54.12m3),设计70m3,可满足初期雨水的收集。 (2)废水处理设施合理性分析 ①化粪池 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09版)》4.8.6中,化粪池停留时间为12~24小时。 根据前文核算项目污水排放量为2.16m3/d,考虑1.2的剩余系数后,本项目化粪池有效容积应≥3m³,本项目建设1个容积为20m3的化粪池,可储存9天生活污水,可避免生活污水外溢,生活污水在化粪池的停留时间在24h以上,满足《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对化粪池停留时间的要求,容积设计合理。 ②油水分离器 根据《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554-2010),油水分离器设计符合下列规定:含油污水的水力停留时间不宜小于0.5h;池内水流流速不宜大于0.005m/s;池内分格宜取两档三格。经前文核算,本项目产生的餐饮废水约为1.08m3/d,考虑1.2的剩余系数后,本项目油水分离池有效容积应≥1m3,本项目食堂废水拟设置一个1.5m3的油水分离器进行隔油预处理,保证隔油停留时间24h以上,保证动植物油充分隔离,容积设计合理。 ③初期雨水收集池 根据前文得知,项目初期雨水约为54.12m3/次,考虑1.2的剩余系数后,本项目初期雨水收集池有效容积应≥65m³,本项目拟设置1个容积为70m³,容积设计合理。 ④事故应急池 项目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16m3/d,一般假设废水处理设施故障8小时,废水处理设施故障下,非正常排放废水量为2.16m3/d,本次环评为防止事故废水排放,提出设置1个5m³的事故应急池,事故池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另外,项目在建成后应按相关要求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包括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指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在污水处理设施发生异常情况或重大事故时,应及时分析解决,并按应急预案中的规定向相关部门汇报处理。 ⑤带锯淋水循环水池 根据建设方提供资料,在企业满负荷运行,每天使用锯片冷却水约0.3m3/d,项目拟设置1个5m3带锯淋水循环水池,可连续收集15天带锯淋水,带锯淋水循环使用,做到不外排,因此带锯淋水循环水池设置合理。 (3)项目废水委托清运处理可行性分析 项目废水主要为员工生活污水,产生量不大,且项目周边农田较多,可期委托周边村民定期清掏做农肥。项目生活污水委托清运是可行的,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2.2废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项目区雨污分流系统,降雨前10分钟,生产区的初期雨水经厂区内雨水收集沟收集,流入初期雨水收集池进行沉淀后,回用于厂区洒水降尘、绿化;后期清净雨水则排至周边的沟渠。 项目食堂废水经油水分离器隔油处理后,同其他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沉淀发酵处理后,定期由附近村民清掏作为农家肥使用,不外排。 综上分析,项目运营期可做到废水不外排;因此,项目对周边水环境影响较小。 3.声环境影响分析 (1)噪声源及源强 项目主要产噪环节为带锯、断料机、旋切机、风机等设备噪声。噪声源强见表4-9所示。 表4-9项目噪声产生情况
(2)预测点 项目厂界东、南、西、北处各设置1个,项目涉及环境保护目标设置一个。 (3)预测模式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处于半自由空间的无指向性声源几何发散衰减按下列公式计算: LA(r)=Lr0 -20lg(r/r0)-△L 式中:LA(r)——距声源rm处受声点的A声级; Lr0——参考点声源强度; r——预测受声点与源之间的距离(m); r0——参考点与源之间的距离(m); △L---其它衰减因素。 各受声点的声源叠加按下列公式计算: LA=10lg[ 式中:Li—— 第i个声源在预测点的声级,dB(A); LA——某预测点噪声总叠加值; n——声源个数。 (4)预测分析 本次主要预测工业场地的厂界及敏感点噪声影响。由于产噪点较为分散,预测过程中采用布置机械最近距离进行核算。各噪声源与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见表4-11,各噪声源至厂界以及预测点的贡献值见表4-12。 表4-11项目主要噪声源与预测点距离一览表 (单位:m)
注:由于产噪点较为分散,预测过程中采用布置机械最近距离进行核算。 表4-12各噪声源经距离衰减至厂界的噪声贡献值表 单位:dB(A)
根据表4-12预测结果可知,在考虑隔声降噪等措施,项目厂界昼间噪声预测值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即昼间≤60;在敏感点处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即昼间≤60dB(A),在保护目标处贡献值较小,对敏感点的影响不大。 项目在生产运营时,需要车辆运输生产原料及产品等,其进出厂区时会产生交通噪声,该部分噪声具有突发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声源噪声约为60~75dB(A)。评价建议车辆行驶均要求限速、禁止鸣笛等,交通噪声较小;企业加强管理制度,规范运输方式,将交通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通过购置低噪设备、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夜间不生产(烤窑只进行木材烘干),加强机械维护进一步减轻噪声的影响,因此噪声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4.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废木料、木屑等生产固废,职工生活垃圾,化粪池污泥、以及机械设备维护、保养产生的粘油抹布、废机油。 A、一般固体废弃物 (1)废木料、木屑 废料、木屑产生量按物料平衡估算:年加工原木50000m3,产出成品30000m3,产生废木料、木屑20000m3,约5.03t。项目应设置一间防风、防雨的废料间,用于收集、暂存废木料、木屑,并出售给盈江县机制炭加工厂用于生产机制炭,平均每天2天清运一次。 (2)除尘回收的粉尘 根据前文分析,本项目布袋除尘器回收的粉尘量约0.971t/a,该部分粉尘为木屑粉尘,及时清理存放在废料间,出售给盈江县机制炭加工厂用于生产机制炭。 (3)灰渣 本项目烘干机使用废木材边角料和废木屑作为燃料,本项目每年大约耗用废木料1000t,灰渣产出率为耗用量的3%,即30t/a,炉渣的主要成分为柴灰渣,具有肥力,集中装袋堆放在烘干车间内,由附近村民定期清运用于周边耕地及林地施肥,约5-10天清运1次。 (4)生活垃圾、粘油抹布 项目共有职工35人,其中15人在厂区食宿,20人在厂区就餐,不住宿。按每人0.5kg/d计算,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7.5kg/d,4.38t/a。分类收集,可回收利用的集中收集后外售,不可回收利用的交由环卫部门处置。 项目运营期将不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如涂抹润滑油(黄油)等,维护、保养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粘油抹布,约0.01t/a。与生活垃圾一起收集处置。 (5)化粪池污泥 本项目设置化粪池,会产生少量污泥,产生量约为0.03t/a,化粪池污泥委托附近农户定期清掏,用于耕地施肥。 (6)泔水与油水分离器废油 运营期厨房中会有泔水产生,项目区内有15人用餐,泔水产生量按0.3kg/人·d计算,则泔水产生量为4.5kg/d,1.13/a。统一收集于带盖泔水桶内,按住建部门要求处置。厨房的油水分离器中会有一定量的废油产生,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约为0.004t/a,统一收集后经有资质单位妥善处理。 B、危险废物 项目锅炉运行过程中,每年更换一次废导热油,需专业厂家进行更换,更换下来的废导热油由厂家回收带走。 项目运营期将不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废机油属于危险废物,危废代码为HW08,900-249-08,该部分危废产生量较少,约0.02t/a。废机油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项目所有固废的产生及处置情况汇总见表4-13。 表4-13 项目固体废弃物及处置情况一览表
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项目固体废物能做到处置率100%,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减至最低。 一般工业固废临时贮存: 贮存场应按照 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要求进行设计,采取防雨、防渗漏措施,并按照《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实施细则(国家生态环境局环监【1996】463号)要求设置标示牌。 危险废物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项目运营期将不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废机油属于危险废物,危废代码为HW08,900-214-08,该部分危废产生量较少,约0.02t/a。废机油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危险废物管理要求: 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建设单位对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和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过程中,本环评要求做到下表提出的要求。 表4-14 项目危险废物管理要求一览表
危废间防渗要求: (1)防渗标准 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基础防渗层为至少1m厚粘土层,渗透系数小于10-7cm/s;本项目危废间防渗技术要求按照重点防渗分区设计,即不应低于6m厚渗透系数为1×10-7cm/s的黏土层的防渗性能。 (2)防渗措施 重点防渗区防渗措施如下: 表4-15重点防渗区防渗方案一览表
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按照环评提出的措施进行处理;处置率为100%,对环境影响较小。 生活固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根据项目实际生产情况,项目生活垃圾、粘油抹布产生量约为4.39t/a,委托环卫部门处置。处置率为100%,对环境影响较小。 综上,项目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可得到合理处置,处置率为100%,环境影响较小。 5.地下水、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A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本项目为“109、锯材、木片加工、家具制造——其他”,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为Ⅳ类;根据《环境 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4.1 一般性原则-Ⅳ类建设项目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 964-2018),本项目属于土壤环境属于污染影响型项目;对照附录 A“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分类”,本项目为“设备制造、金属制品、汽车制造及其他用品制造——木材加工——其他”,为土壤Ⅲ类项目。根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占地规模与敏感程度划分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占地规模为小型,敏感程度不敏感,因此本项目可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根据项目特点可知,本项目地下水、土壤环境影响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简要分析。 (1)污染源及污染途径 根据项目特点,本项目对地下水、土壤造成的污染途径主要有: ①废机油泄漏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 ②厂区内生活污水渗漏污染浅层水。厂区内生活污水输送管道、泵等设施如发生腐蚀、渗漏,厂区初期雨水收集设施不合理等,导致污染物将缓慢下渗污染当地浅层地下水。 污染途径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程度取决于入渗量,水的污染程度、污染范围取决于地下水的流速和扩散程度,另外岩层自净能力是决定污染程度的重要因素。 (2)防控措施 本项目地下水、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进行控制。 ①源头控制措施 根据调查,现有项目已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使用先进工艺、管道、设备等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防止和降低可能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将废水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低到最低程度;拟建项目应做到 优化生产区、办公区、堆场排水系统设计,管线铺设尽量采用“可视化”原则,即管道尽可能地上铺设,做到污染物“早发现、早处理”,以减少由于埋地管道泄露而可能造成的地下水污染。 ②分区控制措施 ⑴重点防渗区防渗 根据实地调查,将拟建项目危险废物贮存间设置为重点防渗区,危险废物暂存间应采取防渗措施,其渗透系数≤1.0×10-10cm/s; ⑵一般防渗区防渗要求 根据实地调查,项目将化粪池等区域设置为一般防渗区域;一般防渗区措施在地面采取粘土铺底,并在上层铺30cm的混凝土进行硬化。确保防渗性能,其渗透系数≤1.0×10-7cm/s。 (3)跟踪监测计划 由于项目建设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的可能性较小,因此不设置跟踪监测计划。 6.生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本项目位于盈江县太平镇贺货寨对面,项目用地总面积为12704.3m2,本项目是在原有厂房用地范围内进行新建,不新增用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7.环境风险分析 所谓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灾难事故造成重大环境污染的事件,它具有危害性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同时风险发生的概率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倘若一旦发生,其破坏性极强,对环境会产生较大影响。 环境风险评价是对项目建设和运营期发生的可预测突发事件(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放射性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和环境的影响、损害进行评估,并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7.1评价依据 (1)建设项目风险源调查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B和《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本项目不涉及危险化学品或其他易燃易爆物质,项目内生产材料主要为原木,成品为厚板材,废料为木屑、余料等,均为木质,为易燃材料。如若管理不慎,在遇到明火将会引起火灾危险。 根据查阅资料和对比《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附录B,项目运营期涉及到的危险物质主要为设备检修产生的废机油。 本项目环境风险主要为火灾生成黑烟、CO等污染物,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影响,以及消防废水进入外环境,导致突发环境事件发生。 项目涉及危险物质主要理化性质如下: 表 4-16废机油的理化特性表
(2)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表4-17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3)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计算所涉及的每种危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附录B 、附录C中对应临界量的比值Q。 当只涉及一种危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当存在多种危险物质时,则按下式计算物质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 Q=q1/Q1+ q2/Q2+ q3/Q3+ ······+ qn/Qn 式中q1,q2,q3······,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Q1,Q2,Q3·····,Qn--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 根据上式计算可知,项目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如下表所示。 表4-18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一览表 单位:t/a
由上表可知,项目风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Q=0.000008<1,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仅进行简单分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中要求,环境风险简单分析应定性分析说明大气环境影响后果。因此,本次评价仅定性分析,不做预测分析。 7.2环境敏感目标概况 因本项目仅需开展简单分析,《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 无评价范围要求,因此无需对敏感目标进行识别。 7.3环境风险识别 从本项目前文分析,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事故风险: 火灾燃烧产物CO、黑烟等,源强不易预测,主要影响区域大气环境;消防废水中污染物主要为SS,可能对项目区下游水环境造成影响。 7.4环境风险管理 本次环评针对其存在的风险提出以下防范措施及应急措施: 1)粉尘爆炸的预防和火灾扑救措施 主要预防措施有以下几条: ①消除粉尘源 本项目产生的锯木粉尘主要通过自然沉降+移动式双桶布袋除尘器等措施进行处理,同时进行喷淋,促使粉尘沉降,防止形成粉尘云。在车间内做好清洁工作,及时人工清扫。 ②严格控制点火源 消除点火源是预防粉尘爆炸的最实用、最有效的措施。项目电气设备应严格按照《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安装,达到整体防爆要求,尽量不安装或少安装不易产生静电,撞击不产生火花的材料制作,并采取静电接地保护措施。 2)火灾防范措施 ①项目内加强管理,在原木堆放区、成品堆场等生产区禁止火源,杜绝火灾事故发生; ②项目内配备消防箱、灭火器等,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采取措施; ③发现起火,立即报警,通过消防灭火。首先采用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等灭火器灭火。 ④切断火势漫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 3)消防废水处置措施 ①为了防止消防水向外扩散,本项目火灾事故状态下的消防废水第一时间内收集到事故池中,项目拟增设1个20m3的事故池,确保消防废水不外排,不污染外界地表水。 ②事故池应常处于干涸状态以保障池子的有效容积、流入的管网应保持畅通、尽量自然流入。 ③消防水经沉淀后回用于项目内洒水抑尘或绿化用水。 本项目位于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太平镇贺货寨对面,区域地势开阔,如发生火灾事故,产生CO、黑烟等废气经自由扩散及周围绿化植物吸附后,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7.5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从环保角度考虑,本环评提出企业应按国环境保护部关于《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5】4号)的相关要求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将项目建设对环境的风险降至最低。 根据同类型企业的经验,应急预案应包括:紧急应变程序、紧急应变训练与紧急应变演习等。针对不同类型的意外事件,如油品泄漏、火灾等,分别制定紧急应变程序,同时根据意外事件的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紧急应变流程和组织。各种紧急应变程序包括应变责任区划分、紧急救灾程序、紧急疏散程序、紧急通报程序与事故调查程序等。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报德宏州生态环境局盈江分局审批备案。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内容及要求见下表 4-19。 表 4-19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内容及要求
7.6分析结论 综上,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本评价提出了相关防范措施,在加强管理及积极落实有关防范措施后,本项目环境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很低,风险可以规避。 表4-20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简单分析内容表
8.排污许可证要求 (1)排污许可证申领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84-2017)本项目属于木材加工201,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 年版本),木材加工201涉及通用工序简化管理的除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除以天然气或者电为能源的加热炉、热处理炉、干燥炉(窑)以外的其他工业炉窑属于简化管理的排污单位,建设单位应根据建设单位的《排污限期整改通知书》、《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工业炉窑》( HJ 1121—2020)、《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HJ819-2017)前往德宏州生态环境局盈江分局行政审批股或进入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公开端(http://permit.mee.gov.cn/)办理相关排污许可材料。 (2)排污口规范化 根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GB15562.1-1998-5)和国家环保总局《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的技术要求,企业所有排放口,包括气、声、固体废物必须按照“便于计量监测、便于日常现场监督检查”的原则和规范化要求,设置与之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图形标示牌,绘制企业排污口分布图。 ①废气排放口规范化设置 排气筒设设置便于采样、监测的采样口和采样监测平台,有净化设施的,应在其进出口分别设置采样口及采样监测平台。采样孔、点数目和位置应按《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和《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设置。 ②固定噪声排放源 按规定对固定噪声源进行治理,并在边界噪声敏感点,且外界影响最大处设置标志牌。 ③固体废物存放点 生活垃圾应设置定点收集站,做好除臭、除害工作,避免给周围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④设置标志牌要求 排污口中必须按照国家标准《环境保护图形标志》(GB15562.1-1995、 GB15562.2-1995)的规定,设置与之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标志牌按标准制作,各地可按管理需求设置辅助内容,辅助内容由当地生态环境部门规定。 环境保护标志牌设置位置在排污口(采样点)附近且醒目处,高度为标志牌上沿离地面2米。排污口附近1米范围内有建筑物,设置平面式标志牌,无建筑物的设立式标志牌。 9.项目环保对策措施一览表 本项目施工装修时间短,施工期环境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结束,本次环评主要针对运营期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采取相应的环保对策措施,具体的环保对策措施见表4-21。 表4-21环保措施一览表
10.自行监测及竣工环保验收监测 项目运营期自行监测、竣工验收监测,不仅为了防止污染事故发生,并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项目无废水外排,主要为废气、噪声监测。自行监测计划见表4-22,竣工验收监测计划见表4-23。 表4-22本项目运营期自行监测计划一览表
表4-23“三同时”竣工验收一览表
|